與痛風患者聊聊吃喝問題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吃喝就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一旦吃喝不當,很容易誘發(fā)痛風。那么,痛風病人到底該怎么吃呢?
1、少吃海鮮及動物內臟
尿酸是由嘌呤在肝臟內轉化而來,因此,痛風病人要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鮮(尤其是魚籽、貝類、小蝦、鳳尾魚、沙丁魚等,但海參、海蜇除外)、動物內臟(心、肝、腎、肺等)以及某些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蘑菇、萵筍、菜花等)等。雞蛋、牛奶、蔬菜、水果等嘌呤含量少,鼓勵多吃。
2、不喝葷湯
如排骨湯、老鴨湯、雞湯、豬蹄湯、海鮮湯、火鍋等,因為肉湯里溶解了大量的嘌呤物質,喝了以后很容易造成機體尿酸升高,誘發(fā)痛風。
3、多喝水,不喝酒及甜飲料
多喝水有助于尿酸排泄,有效防治痛風的發(fā)生。痛風病人平常每天飲水量應在2000ml以上,在痛風急性發(fā)作期要求每天飲水3000毫升以上。選擇PH偏堿性的蘇打水更佳。飲酒可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痛風患者盡量不要喝酒,特別是啤酒、黃酒和白酒,如果實在推不掉,可以少量喝點紅酒。市面上的甜飲料(如可樂、果粒橙等)均含有大量果糖,而果糖代謝產物就是尿酸,因此,痛風病人盡量不要喝甜飲料。
3、吃肉盡量選白肉
我們平常吃的肉分紅肉和白肉,紅肉指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其瘦肉是紅色;白肉指的是家禽類的肉,其瘦肉是白色。紅肉富含嘌呤,而白肉嘌呤含量少,因此,痛風患者可以吃肉,但最好選擇家禽肉,而且盡量不要喝肉湯。但在大家的痛風緩解期,建議痛風病人每天肉類的攝入量控制在 100 g 以內,在急性發(fā)作期,應控制在 50 g 以內,甚至不吃。
4、少吃酸性食物,多吃堿性食物
食物的酸堿性分類是根據食物在人體內代謝產物的酸堿性來分類的,肉類、脂肪經過代謝在體內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屬于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的代謝產物呈堿性,屬于堿性食物。酸性物質與尿酸競爭通過腎臟排泄,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故痛風患者要少吃酸性食物,多吃些堿性食物,如山藥、黑木耳等,通過酸堿中和可以有效防治痛風的發(fā)生。
5、豆制品可以吃
以往認為豆類及豆制品(如豆腐、豆?jié){、豆腐腦等)屬高嘌呤食物,建議痛風患者避免食用。目前研究表明,大豆里含的是植物嘌呤,它比肉類嘌呤造成痛風的風險要低得多,而且,大豆加工成豆制品后,其嘌呤含量大大減少,食用大豆類食物,并不會導致痛風發(fā)作。因此,痛風患者可以吃豆類及豆制品。
7、限制熱量攝入,避免超重及肥胖
肥胖與痛風關系密切,痛風病人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熱量飲食,每頓飯七、八分飽,堅持適當運動,注意控制并維持理想體重。
總之,治療痛風不能完全依賴藥物,改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控制也是痛風治療的重要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山東省濟南醫(y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 主任醫(yī)師 王建華)
(責任編輯:劉思慧)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