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食物”真的致癌嗎?
最近,網上盛傳有N多“致癌食物”,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食物”和“致癌”兩個關鍵詞,電腦屏幕上就會彈出成千上萬關于食物致癌的頁面,可樂、方便面,甚至牛奶、豆?jié){,這些大家常吃的食物都被冠以“致癌”之名。這些食物真的“致癌”嗎?事實上,很多“食物致癌”的說法并沒有相關科學依據。
牛 奶
牛奶致癌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其中一個說法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引發(fā)癌癥。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對人體血糖控制、生長發(fā)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人體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生成量為1000萬納克。而市場上牛奶中的IGF-1含量約為2.45納克/毫升,遠低于人體內的量。目前科學界評估認為,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因素。
還有說法稱,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致癌。這個說法最早來源于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大鼠被給予致癌物黃曲霉素的同時,分別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作為唯一的蛋白質來源),結果顯示,吃酪蛋白的大鼠發(fā)生的肝癌數量較吃大豆蛋白的大鼠多。但在這個實驗的流傳過程中,人們卻經常將黃曲霉素這一強致癌物忽略了。人攝入的膳食蛋白質是多種來源的,不可能只吃某一種蛋白。假如沒有致癌物,無論大鼠攝入的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發(fā)癌癥。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牛奶的致癌效果。這一實驗既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結論,實驗結果也不適用于人。
事實上,牛奶中富含優(yōu)質的鈣質,而且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每天食用一杯牛奶,對于滿足人體鈣的需求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可 樂
可樂致癌的說法最早來自美國一個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CSPI)發(fā)布的一份公告,稱可樂中的焦糖色素含4-甲基咪唑,并稱這種物質可能致癌。其實,焦糖色素是一種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色素。用某些方法生產焦糖色素的過程中的確會產生對動物具有致癌作用的副產物——4-甲基咪唑,但這并不等于焦糖色素會致癌??茖W界對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研究相當充分,美國、中國和歐盟等國家把它作為一種很安全的食品色素。至于其副產物4-甲基咪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評估后不認為這種物質能給人體健康帶來任何直接危險,只有當一個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樂時,才可能引發(fā)致癌風險;歐洲食品安全局也認為4-甲基咪唑“不是問題”。所以,可樂致癌并沒有足夠證據,適量飲用可樂,不會因攝入過量4-甲基咪唑而影響健康。但消費者應該明白,可樂中含有很多糖,不宜多喝。
豆 漿
豆?jié){致癌的說法一直在坊間流行,理由是豆制品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引發(fā)女性乳腺癌等。其實,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體雌激素。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大豆異黃酮,它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在人體雌激素低的情況下可以彌補不足,有利于防治一些與人體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的疾病,如更年期綜合征和骨質疏松;在人體雌激素高的情況下,它與人體雌激素競爭受體,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預防乳腺癌。因此,人們大可不必擔心喝豆?jié){會導致乳腺癌。
豆?jié){是一種營養(yǎng)很好的食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食用30~50克大豆,相當于每天800~1200毫升的豆?jié){,所以,適量喝豆?ji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方便面
關于方便面有害的種種傳言從未間斷:有人說方便面有防腐劑、抗氧化劑,吃多了會變成“木乃伊”;方便面碗壁上有蠟層,吃下后會堆積在人體器官致癌等。方便面雖然算不上什么健康食品,但關于它的“有害”傳言卻也并不靠譜。方便面中的防腐劑和抗氧化劑都是加工需要的合法食品添加劑,安全性都是經過科學評估的,只要依法使用,并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至于擔心方便面碗壁上的石蠟更是杞人憂天,涂蠟杯早已被淘汰了?,F在方便面生產中所用的紙杯其實是聚乙烯涂層紙杯,這種紙杯能夠經受泡面時的溫度,還有非常好的隔水作用。消費者需要明白的是,人體營養(yǎng)主要還在于食物的多樣化,方便面雖然方便快捷,但不能保證營養(yǎng)均衡,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少年兒童,更應注意營養(yǎng)均衡,宜少吃或不吃方便面。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