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審美觀與彩妝的演變
一、展示目的、內容及科學原理
1、展示目的
展項通過互動多媒體,展示了不同朝代或國家的審美標準及彩妝特色,使觀眾了解不同朝代的歷史文化、地域特性對審美觀的影響以及彩妝的演變。
2、展示內容
展項由投影機、人臉模型、操作臺及按鈕構成。
展項利用投影機可在人臉模型上投影出發(fā)型和臉部妝容。操作臺上設置10個按鈕及圖案,分別代表中國部分朝代和國外部分國家的彩妝。中國所選朝代包括:漢朝、魏晉南北朝、唐朝、宋朝、清朝。國外所選國家包括: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英國。
參與者選擇某個朝代或某個國家的按鈕按下,即可在人臉模型上觀看到相應朝代或國家妝容的上妝過程,包括畫眉、眼妝、腮紅、口紅等,同時人臉模型旁會投影相應妝容特點的文字。
通過觀看上妝體驗及介紹,了解歷代不同的審美標準及彩妝特色,了解中國歷代文化、國外地域特性對審美觀的影響和彩妝的變遷。
3、科學原理
古往今來,人們對面孔美丑的判別或許是一種先天機制。受文化的影響較大。
漢朝的女人們把臉搽得雪白,嘴唇用紅色的顏料并且輪廓畫得很小。
魏晉南北朝時的女子,大多穿著廣袖短襦,曳地長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帶來裝飾,還流行在頭上插戴花釵和“步搖”,進一步強調了女性的溫婉嫵媚,婀娜多姿。
唐朝女子以胖為美。寬額圓臉、豐腴肉感加上高聳的發(fā)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氣象”。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涂唇脂,一個唐代女子出門前要完成七個步驟的妝扮。
宋朝崇尚純樸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斂。人們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
清朝時,含蓄內斂之美是女性美的基礎。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也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tài),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透過生動的比喻,可以看到一個文人心中要求內外兼?zhèn)涞膶徝罉藴省?/p>
而古代日本、埃及、羅馬、希臘等國家的審美也有很濃郁的地域特色,與中國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展示及觀眾操作體驗說明
1、參與者選擇某個朝代或國家的按鈕按下。
2、觀看投影動畫,了解相應朝代或國家上妝的過程及特點,包括畫眉、眼妝、腮紅、口紅等。
3、通過觀看,了解歷代不同的審美標準及彩妝特色,了解中國歷代文化、國外地域特性對審美觀的影響和彩妝的變遷。
三、展項效果圖及三視圖
(責任編輯:齊桂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