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 青霉素類
抗菌藥物是指在低濃度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人工合成藥物(磺胺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股厥怯晌⑸锂a生的,或在此基礎上由人工修飾(半合成抗生素)而成;而抗菌藥物則包括抗生素(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完全人工合成的藥物(喹諾酮類、磺胺類等)。
抗菌藥物分類如表1-1所示,其作用機制、抗菌譜、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特點各有不同,在臨床使用也各有優(yōu)劣,應掌握各類藥物特點,合理使用。
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
抗菌藥物主要是通過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細胞結構或代謝過程產生抗菌作用,如圖1-1所示。
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
青霉素與頭孢菌素類均能抑制胞壁黏肽合成酶(包括轉肽酶、羧肽酶、內肽酶),從而阻礙細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細胞壁缺損,菌體破裂死亡。
抑制細胞膜功能
通過抑制細胞膜功能發(fā)揮抗菌作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兩性霉素B、多黏菌素和制霉菌素等。這類抗生素使細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大分子和離子從細胞內向細胞外泄漏,細胞受到損傷而導致細菌死亡。
抑制或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
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主要有氨基糖苷類、四環(huán)素及甘氨酰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酯類和氯霉素類等。這類抗生素各自結合到細菌核糖體30S亞基或50S亞基上,阻斷肽鏈形成復合物的始動、錯讀或干擾新的氨基酸結合到肽鏈上等,作用于蛋白質生物合成環(huán)節(jié)的某一部位,產生抑菌甚至殺菌的作用。
抑制核酸合成
主要抗菌藥物有喹諾酮類、磺胺類及甲氧芐啶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有效的核酸合成抑制劑,其抑制DNA螺旋酶(拓撲異構酶Ⅱ),阻礙DNA生物合成,從而導致細菌死亡;磺胺類藥物為對氨基苯甲酸(PABA)的類似物,可與其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阻礙葉酸的合成;磺胺增效劑甲氧芐啶抑制細菌的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止四氫葉酸的合成,兩者合用,依次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和還原酶,起到雙重阻斷,抗菌作用增強。
青霉素類
分類及抗菌譜
適應證
(1)青霉素適用于A組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腦膜炎、肺炎、咽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猩紅熱、丹毒等,草綠色鏈球菌和腸球菌心內膜炎,以及破傷風、氣性壞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熱、梅毒、淋病、雅司、回歸熱、鉤端螺旋體病、奮森咽峽炎、放線菌病等。
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某些操作或手術時,預防心內膜炎發(fā)生。
青霉素V對酸穩(wěn)定,可口服??咕饔幂^青霉素G為差,適用于敏感革蘭陽性球菌引起的輕癥感染。
普魯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譜與青霉素G基本相同,供肌內注射,對敏感細菌的有效濃度可持續(xù)24小時。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的輕癥感染。
芐星青霉素的抗菌譜與青霉素G相仿,為長效制劑,肌內注射120萬單位后血中低濃度可維持4周。本藥用于治療A組溶血性鏈球菌咽炎及扁桃體炎,預防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風濕熱;亦可用于治療梅毒。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類主要適用于產青霉素酶的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如血流感染、心內膜炎、肺炎、腦膜炎、骨髓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等。肺炎鏈球菌、A組溶血性鏈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則不宜采用。
(3)廣譜青霉素類主要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膽道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腦膜炎、血流感染、心內膜炎等。氨芐西林為腸球菌、李斯特菌感染的首選用藥。
(4)抗假單胞菌青霉素主要適用于腸桿菌科細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膽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等。
注意事項
(1)對青霉素G或青霉素類抗菌藥物過敏者禁用本品。
(2)無論采用何種給藥途徑,用青霉素類抗菌藥物前必須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青霉素類過敏史、其他藥物過敏史及過敏性疾病史,并須先做青霉素皮膚試驗。
(3)青霉素鉀鹽不可快速靜脈注射。
(4)青霉素可安全地應用于孕婦;少量本品可經乳汁排出,哺乳期婦女應用青霉素時應停止哺乳。
(5)本品主要經腎臟排出,老年人腎功能呈輕度減退,故治療老年患者感染時宜適當減量應用。
(責任編輯:劉思慧)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合理用藥 | 肺癌靶向藥物,你了解多少?
?肺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是所有癌癥中最高的。據美國癌癥學會《2018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數據》報告顯示,全球每年肺癌新發(fā)病例中有35.8%在我國,高達65.3萬例;全球每年大約有140萬... 2021-07-19 14:34解表清暑有良方 首選局方“香薷飲”
盛夏酷暑,炎熱潮濕,中暑便是這種天氣下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發(fā)生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年老體弱者更易發(fā)生。 2021-07-16 15:58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